銀行緊縮政策與2025年不動產貸款展望
隨著2024年逐漸接近尾聲,央行預計於12月19日召開理監事會議。公股銀行普遍認為,儘管過去幾年政府多次實施信用管制,並對不動產市場進行調控,但在第八波信用管制的可能性上,銀行界普遍認為機會不大。儘管如此,根據銀行界的內部消息,公股銀行已經開始為2025年擬定放款預算,並預計不動產貸款的餘額將停滯或甚至萎縮,這可能對建商和購屋貸款市場造成深遠影響。未來一年,尤其是建商的融資需求可能難以得到滿足,房貸的成長率也將顯著放緩。
央行政策與公股銀行的放款策略
根據公股銀行的分析,央行在過去數波信用管制的主要目的之一,是遏制民眾對房市過於樂觀的預期,尤其是「房市只漲不跌」的心理。該政策的初步效果已經顯現,預期暫時不會再實施新的管制措施。雖然如此,根據央行的管理方向,未來將會對不動產放款進行更為嚴格的規範,尤其是在集中度的管控方面,這也會影響到銀行放款的結構。
具體來說,央行希望不動產貸款占銀行總放款的比重能夠降至35%以下。而根據《銀行法》第72之2條的規定,不動產放款占銀行存款與金融債的比重不得超過30%。因此,公股銀行在制定放款策略時,會根據自身的內部規定進一步提高警戒線,這一警戒線通常設在27.5%至28%之間。
影響建商融資的政策收緊
在不動產貸款政策日益收緊的情況下,首先受到影響的將是建商。銀行對土地開發和建築融資的限制愈加嚴格,這使得原本依賴銀行貸款的建商,無論是中小型建商還是大型建商,面臨了資金供應的困難。預計2025年,建商在購地和建築貸款方面將遭遇更為嚴峻的貸款難度。這不僅表現在銀行對小型建商的放貸態度更加保守,也會波及到規模較大的建商,這些建商將不得不面對更高的借款成本和更為苛刻的貸款條件。
此外,公股銀行對土地建設融資的放貸條件也變得更加嚴格。銀行對貸款利率進行了調整,對於土地建設融資的最低利率設為3%,而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高達3.5%。同時,銀行對貸款金額的批准標準也更加保守,特別是在購地貸款方面,銀行要求借款人自有資金的比例提高至至少50%,並且要求在開工後才能發放部分貸款。這一系列措施無疑加重了建商的負擔,也使得未來的土地開發和建設活動面臨較大的融資壓力。
房貸市場的變化
在房貸市場方面,銀行的資金流動性依然存在一定的壓力。儘管首購房貸、新青安等政策仍然在執行,但不少銀行仍面臨處理舊有案件的壓力。這使得銀行在應對房貸需求時,開始採取「以價制量」的策略,通過提高利率來控制放貸規模。
根據公股銀行的說法,近期不少銀行已經調整了房貸利率。例如,對於非新青安的首購房貸,利率底價已從2.4%上調至2.5%至2.6%之間,而第二房貸的最低利率則已經突破3%。這一方面是由於銀行資金吃緊,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應對不動產市場需求的變化。
此外,公股銀行的貸款條件也逐步收緊,過去建商的整批房貸和分戶房貸保證,只需交屋前3到6個月即可,而現在這一規定可能會提前到1年。這意味著購房者和建商在申請房貸時,必須更早準備資金和相關文件,進一步提高了購房成本和貸款流程的難度。
不動產市場的整體趨勢
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數據,截止到2024年10月底,銀行整體住宅貸款餘額已達到10兆8724億元,較去年底增長了8.8%。其中,建築貸款餘額也達到了3兆8432億元,增幅為6.1%。然而,公股銀行認為,隨著2025年土建融資貸款的限制加劇,房貸市場將無法像2024年那樣活躍,預計不動產貸款的餘額將面臨零成長,甚至可能出現負成長的局面。
從整體不動產市場的放貸情況來看,2025年可能將成為不動產貸款市場的一個拐點。銀行對於不動產市場的信心不再如以往那般強烈,對貸款的放寬和資金的投放將變得更加謹慎。這將對建商和購房者帶來更大的挑戰,尤其是對於那些依賴銀行融資的建商來說,將更加困難。
結論
2025年,不動產貸款市場將面臨更加謹慎的政策環境。公股銀行對不動產貸款的收緊,尤其是在土地開發和建設融資方面,將使建商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。房貸市場也將受到一定影響,儘管銀行仍會支持剛性需求,但利率的提高和放貸條件的嚴格化,將使購房者的負擔加重。對於未來幾年不動產市場的發展,銀行業界普遍保持較為保守的態度,並預計在政策收緊的背景下,放貸規模將面臨負成長的風險。
台南代書貸款LineID: 0902238800 免付費電話:0800-300-580 LINE專人客服 點擊加入好友:LINE免費諮詢